扬子晚报1月12日讯(记者 张毕荣)随着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相继取消,资格证书在职场上还有多少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职业技能培训是否还有前途?记者为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记者从苏州市人才市场了解到,由于多数行业和雇主在业务转型和区域扩张过程中面临技能的短缺和人手的不足,或者由于成本限制,招聘困难,而持续上升的员工流动率使得雇主在招聘时对专业资格的要求日趋放低。2016年前程无忧发布的招聘职位超过了2500万个,其中有职业资格或者具体资证要求的职位占比1.2%,比2015年的4.7% 降幅明显。按照类别,在准入类职业资格中,需求排名靠前的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医师、护士执业资格等。政府部门相继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反而使一些专业领域的技能认证价值变得更高。类似于金融、IT、法律、建筑、医药等行业对于求职者技能的要求非常高,证书的含金量势必水涨船高,尤其是一些企业给出的认证,一直以来都在从业人员中很热门,而且权威性的变化趋势不大。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取消,并不意味着市场和行业对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要求的降低,而是把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的认定和培养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实际的使用者——雇主。在取消的400多项国家职业资格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为雇主买帐,相反行业领先的企业中最初只是面向自己员工的培训和认证,由于具有领先、实用和广泛性,反而成为行业的门槛和标准。比如在机械重工、汽车、快消等行业,领先雇主开设的培训中心已经面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维修和服务商,自己的员工不仅需要通过企业的认证考试/评估才能上岗和晋升, 其凭借获得资证等级在行业内求职也有更多机会,甚至成为同行争夺的目标。随着国家在职业资格、技能认证方面的后撤,将促进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能发展有更大的自主性,也会推动形成更多、更有实际意义的新的资格标准和技能标准。编辑:乔金玲